配电箱配电柜研发制造商
全国咨询热线:4000-588-448

昔日房价第一城跌幅第一

发布时间: 2025-10-13 19:07:28 |   作者: 行业新闻

  温州炒房团,曾经名噪一时,他们最大的成就,是将温州房价推上了内地第一的宝座。

  温州炒房团背后所反映的,是当年温州模式的成功,给温州人创造了巨大财富,旺盛的资本才在全国寻求投资标的。

  长三角创造过两种模式,一种是苏南模式,以社队企业兴起为标志,带动了苏南地区强势崛起。

  温州模式则更进一步,直接以农村家庭工业为特点的农村工业化道路,让大批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,也为浙江小政府、大市场的民营经济与藏富于民发展模式,奠定了基础。

  当时,温州人制造的皮鞋、手表等各种轻工业产品,遍布全国,温州誉满天下,与当时的苏州、宁波、东莞、佛山、珠海、唐山、泉州等城市,组成了华丽的明星城市阵容。

  后来温州炒房团奔赴全国各地扫楼,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推动了全国炒房热,也带动了全国房价上涨。

  2011年末,温州爆发“老高事件”。国家宏观政策调控转向与温州民间借贷“积疾”共同影响,最终爆发了资金链断裂,老板开始跑路,一系列连锁反应随之发生。

  温州房价此后一路下跌,乃至腰斩。目前温州的房价相比于高点时期,下跌63.14%,跌幅位居全国第一。

  温州楼市泡沫的破灭对温州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,逼退资本的同时,导致在产业转型的关键节点上,温州慢了下来。

  在此期间,深圳从之前的中国制造走上了中国智造之路,率先开启了科技推动经济发展之路,也奠定了其科创之都的地位。与此同时,苏州、宁波等城市也相继走出产业转型阵痛,回到了快车道。

  2025年年初,温州发布了《2025年温州市级产业政策》,该文件涵盖工业科技、现代服务业、农业农村、开放型经济四大领域,包括支持科学技术创新、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推进现代服务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21个政策类别、106条政策条款。这些政策旨在通过科学技术创新、产业升级和开放合作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数据显示,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.0%,增速保持全省前列。优势产业筑峰强链,汽车制造、计算机通信、电气机械同比分别增长25.1%、20.0%、13.8%,三大行业合力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.3个百分点。

  新兴动能提速发展,规上高新技术产业、战新产业、高端装备产业、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.0%、12.6%、13.6%和14.2%,均高于规上工业增速。

  工业出口展现韧性,上半年规上出货值同比增长9.7%,出口规模10亿元以上的行业中,计算机、仪器仪表等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
  当然,恰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强调的,未来仍是中心城市的天下,对于温州而言,仍是一个缺少政策、红利倾斜的城市,仍只能依靠自己。

  尽管温州过去几年的产业转型有所收获,但高端人才短缺、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、区域竞争压力增大等。

  未来,温州需要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,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,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同时,要逐步优化营商环境,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,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。

  根据各城市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GDP数据,目前十强非省会地级市依次为:

  温州能在2024年顺利挤掉徐州,回归非省会地级市十强,还在于去年年末第五次经济普查对2023年的GDP进行了修订。

  修订之后,温州为9220.6亿元,调整了490亿元。徐州为9012.4亿元,调整了112亿元。

  8月份本号写过一篇文章强调过,今年年末,温州、大连和徐州晋级万亿城市的概率非常大,尤其是温州。

  温州上半年GDP为4831.89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33.89亿元。半年的增量就高达如此,意味着温州闭着眼睛年末都能步入万亿行列。

  大连上半年GDP4647亿元,半年增加了384.1亿元,下半年的增量只要超过100亿,就能实现晋级。

  徐州上半年GDP4509.3亿元,较去年增加了280.57亿元,下半年增量只要超200亿,便能实现晋级。

  其中浙江境内长约98.9公里,建设期预计5年,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温州枢纽南北向每小时350公里高铁通道贯通,温州至福州通行时间将压缩至约1小时,快速缩短温州与珠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群的时空距离。

  温福高铁全线座,包括新建温州东站(机场西侧)、瑞安东站,平阳骑跨站、苍南并站。全线新建最大枢纽站是温州东站,选址位于温州龙湾国际机场西侧。车站规模7台15线。

  温州东站作为全线最大枢纽站,将与龙湾国际机场形成 “空铁一体” 超级枢纽,通过地下连廊实现3分钟无缝换乘。

  这种立体交通网络预计使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提升20%,吸引更加多国际航线入驻,助力温州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。

  同时,高铁与市域铁路S1、S2线及 “两高四快” 骨干路网的衔接,将形成覆盖浙南闽北的“15分钟通勤圈”,显著提升要素流动效率。

  依托温州东站50-70万平方米的站城综合体,该区域将重点发展临空制造、跨境电子商务、国际会展等产业。

  目前,正泰集团已计划在此建设新能源装备研发中心,利用高铁物流实现零部件 “当日达”;远景能源投资21亿元的零碳产业园也在推进中,将打造海上风机总装基地。预计到2030年,该区域可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,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。

  瑞安东站的设立为瑞安汽摩配产业注入新动能。当地企业如瑞立集团已联合温州大学共建“极端工况装备智能运维实验室”,针对高铁制动系统开展技术攻关,相关成果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。

  同时,总投资10亿元的滨海青创中心即将投用,重点孵化智能传感器、轻量化材料等项目,预计带动下游产值超百亿元。

  中广核三澳核电项目年发电量达525亿千瓦时,可满足浙南地区40%的用电需求;远景能源生产的20MW海上风机已实现量产,产品覆盖东南沿海及全球市场。

  此外,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的落户,将推动核医疗、同位素标记等新兴起的产业发展,预计2027年产值突破200亿元。

  温福高铁将推动温州电气产业与福州数字化的经济深层次地融合。正泰集团计划在福州设立物联网研发中心,利用当地软件人才资源开发智能配电系统;新大陆科技则将在温州布局二维码设备制造基地,依托温州成熟的电子元件供应链降低成本。

  这种“研发在福州、制造在温州”的模式,预计使两地相关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%以上。

  依托1小时通勤圈,温州低压电器企业可更高效对接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生产需求。

  德力西集团已为宁德时代定制智能配电柜,订单量年增30%;人民电器集团则联合宁德新能源企业开发车载充放电模块,产品进入比亚迪供应链。

  2025年上半年,温州东部新城吸引外资项目12个,总投资超80亿元,其中新加坡丰树集团投资25亿元建设智慧物流园,利用高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。

  2024年,温州企业与福州高校合作的产学研项目达76项,涉及数字孪生、储能技术等领域,其中32项成果已实现产业化,新增产值23亿元。

  通过构建“空铁联运枢纽-产业增长极-跨区域产业链”的三级体系,温州有望在长三角一体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抢占先机,实现从“制造大市”向“智造强市”的跨越。

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:36氪、虎嗅网、钛媒体、i黑马、品途网、商界、趣头条、砍柴网、梅花王、艾瑞专栏、亿欧网、创业邦、知乎、雪球、今日头条、百度百家、界面新闻、一点资讯、网易号、搜狐自媒体、凤凰网、新浪财经头条、新浪看点、UC大鱼号、天天快报、企鹅自媒体、投资界、思达派、猎云网、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。

  商业快媒体、思维孵化器、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。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别的行业。有趣、有料、有态度,加入我们,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。致力于为用户更好的提供营销策划、社群电商、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。